論文摘要:優(yōu)良學風是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努力成才的無形而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提高育人質量的重要保證。學生是推進學風建設的生力軍,是培養(yǎng)優(yōu)良學風的有力抓手。在學風建設進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特作用,拓展黨建工作的新領域、新平臺,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學風建設活動。從而把黨建工作和學風建設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優(yōu)良學風的逐步形成。
在學風黨風共建活動中,黨支部倡導和入黨積極分子深入到廣大同學中,真正了解同學們的思想和學習狀態(tài),有效地推進學風的改善,從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加強黨的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能力。
和入黨積極分子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分別對應不同的寢室。他們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向同學們了解關于大學學習的各種困惑。從歸納的情況看,學習困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學習目標的不明確。進入大學后,不少同學沒有了高考這盞指路明燈,失去了方向和努力的動力。(2)感到“理想”與現實存在著較大差異。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對大學充滿了種種美好的幻想,進入大學校園后感到理想與現實狀況較大的反差,因而倍感失望。(3)學習方式和方法仍沿用高中階段的模式。(4)自信心不足。不少同學是中學時代佼佼者,進入大學后才發(fā)現往日鶴立雞群的優(yōu)越感蕩然無存。(5)不能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人際關系存在困難等。
其他原因還包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沉迷于網絡游戲;在社團等社會活動中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欠缺時間管理能力。
黨支部第二階段的工作從基礎情況的調查延伸到實質性互助共進的層面,決定設立專業(yè)自習室。即每周有一個晚上同學們在固定教室里一起學習,并在時間進行如下規(guī)定:
第一個時間段:講解習題或梳理知識點。支部推選一部分成績優(yōu)秀,表達能力較好的和入黨積極分子擔任“老師”,將一周內所學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歸納和整理,在每周的專業(yè)自習的第一小時里,與專業(yè)同學分享這些學習心得。
第二個時間段:集體自習。在后面的三四個小時里,同學和入黨積極分子與同學們一起學習,每次有二位擔負起管理自習室紀律的責任。
許多新生同時也是班級的主要干部,他們組織同學們以班會的形式,在班導師的主持下,一方面學習新的《學籍管理條例》,一方面開展學風大討論,例如:(1)“上了大學,我不再優(yōu)秀怎么辦”——對自己重新審視。(2)“上了大學,我的學習動力從何而來”——對自己今后的發(fā)展重新定位。(3)“上了大學,沒人管我怎么辦”——大學課余時間如何(下轉第143頁)(上接第119頁)安排。(4)“四年大學應如何渡過”——大學生自我設計。(5)“我目前的差距在哪里”——希望通過四年大學鍛煉,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素質。使同學們能針對自已的不同情況,培養(yǎng)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設計。
高校的學風建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特別是在學院內部,相同專業(yè)的高年級學長的經驗和建議往往對低年級學生較大的借鑒性和指導性。為使學風建設的前期成果能持續(xù)有效地保持并不斷推進,學院開展了高低年級學生黨支部共建活動。組織高年級學生開設學風系列專題講座,向新生介紹專業(yè)的課程結構和發(fā)展方向等,幫助新生盡快地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
在以為先鋒的“與學長面對面”學風系列講座活動中,支部擬定了五個專題,分別是:專題一:介紹專業(yè)背景。請高年級的學生傳授學習方法,交流學習經驗,引導新同學注意大學與中學的學習差異。專題二:介紹專業(yè)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支部邀請已經畢業(yè)的學生回校,講述專業(yè)知識在工作崗位中的實際運用情況,建議新生從入校開始要養(yǎng)成多聽學術講座,多看專業(yè)書籍的習慣,從一開始就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思維。專題三:交流國外求學的經歷與心得體會。交流生回校后,將自己在國外的求學經歷,在異域他鄉(xiāng)的所見所聞通過報告會的形式,向學弟學妹們進行宣講。一張張青春飛揚的照片傳遞出學生蓬勃朝氣和進取精神,極大地激發(fā)了新生的學習熱情。專題四:考研、就業(yè)與出國的選擇與準備。高年級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引導新生“早立志,立長志”,細述其中準備的過程和要求,讓新生樹立明確有學習目標,以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專題五:華理的研究生生活。學院的研究生,從大學生的成長之路,確立大學科學精神的角度,講述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法。
每周的專業(yè)自習時間,會有一部分同學因為忙于各種社會活動不能來參加,他們可以從公共郵箱里找到課程筆記和知識點的歸納整理之類的資料等。利用網絡最大程度地擴展學習信息的輻射面,讓更多的同學受益。
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解決書本中的疑難之處,在很大程度上還在于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這包括學生本人的性格、習慣、情緒變化狀態(tài)等。因此我們創(chuàng)建一個交流和溝通的平臺,每周由和入黨積極分子將收集到的學習方面的文摘傳到公共郵箱,例如:如何樹立自信心,怎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進行學習情緒管理,如何排除干擾方式,如何建議學習規(guī)劃方案等,建立一個網絡的成長俱樂部,學習加油站。
設立這個專欄的目的,是希望傳播各種與學習有關的信息。如考試的報名通知等,但更重要的是宣傳同學們身邊的先進人物。例如:有的同學進步了,考試成績明顯上升;有的同學通過努力,獲得各類獎學金;有的同學勤于鉆研,參加了導師的學術課題小組等。
學風建設是大學的靈魂,它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fā)展,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發(fā)展狀態(tài),關系到未來的人才質量;黨風建設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精神動力和組織保證,是若干年后作為棟梁的建設者思想覺悟水平的保障。因此我們要將黨建工作與學風建設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培養(yǎng)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工作,共同開創(chuàng)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費文曉.高校學生工作與學風建設實踐.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brjzjx.com)整理發(fā)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