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書館學報的投稿須知
1.1 投稿方式:該刊所有稿件通過編輯部網站以Word格式提交,原則上不接受紙本投稿。投稿時請在題名左上方加注稿件類型(請在“研究論文”、“綜述評介”、“探索交流”中選擇)。網上有各種冒名的投稿信箱和聯(lián)系方式,敬請作者注意辨識《中國圖書館學報》的投稿網址和聯(lián)系方式,以免被誤導而損害自己的合法權益。1.2 投稿流程1.21 新用戶注冊:點擊網站首頁“編輯部遠程稿件處理系統(tǒng)”欄下“投稿登錄”進入,根據頁面提示進行新用戶注冊。注冊完畢后,您將收到要求確認的電子郵件,請點擊信函中的超鏈接激活新賬號。電子郵箱賬號十分重要,是您登錄系統(tǒng)的憑證,請正確填寫。1.22 投稿:登錄投稿系統(tǒng)后,點擊“稿件管理”欄下“投稿”按鈕,按頁面提示添加相關信息,即可完成投稿操作。請認真閱讀作者指南,按要求對您的稿件進行規(guī)范后再行提交。1.23 稿件查詢:投稿后,您可登錄網站,進入“稿件管理”欄下“稿件查詢”頁面,按稿件編號或稿件題名進行查詢,了解稿件的處理狀態(tài)及有關稿件的其他信息。1.24 稿件修改:在編輯部尚未對稿件進行任何處理前,您還可以在“稿件查詢”頁面隨時修改稿件信息;稿件一經處理,則必須經編輯部“退修”操作后您才可以對稿件進行修改。在提交修改稿時,點擊“稿件管理”欄下“上傳/下載修改稿”子菜單,找到該稿件編號對應的稿件,針對退修意見修改完后,再通過“上傳修改稿”功能上傳回來即可。請不要使用投稿功能再投此稿,否則將被視為新稿件,已有的審稿結果將會作廢,延誤您的稿件審理。
大學生如何在期刊雜志上發(fā)表論文
給點建議:一、準備 下載你想要投稿的雜志的跟你相關的最新的文獻幾篇,看看人家怎么寫的,照葫蘆畫瓢,引用文獻時,注意不能照抄原文,要將別人的話換種說法轉成自己的話。二、寫文章 文章一般包括題目,摘要,引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幾部分組成。 摘要部分語言要簡明扼要,一般包括目的,內容手段,結論三部分。 引言也要重視,一般包括:1)你課題研究的意義(宏觀上);2前人研究的現(xiàn)狀(多多引用參考文獻)和存在問題、不足之類;3)你的研究創(chuàng)新點,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可以解決前人未解決的問題,或者在前人研究的比較淺,你在人家研究基礎之上更深入進行研究。 正文是你要表達的內容,語句通順,少用口語,有理有據就OK。 結論部分,要簡潔高度概括,可以分幾條來寫,每條一兩句話概括。參考文獻就是要嚴格按雜志要求格式來,這塊每個雜志要求不一樣的。三、在線投稿 搜索你準備投稿雜志的網站,注冊一個用戶名,網站上一般會有格式內容要求,有的還會有論文格式WORD模板,注意格式很重要的。上傳稿件時,網站上一般有投稿指南,按照那個一步一步來。提醒一下,推薦審稿人選你所引用的參考文獻里的作者專家,或者你的導師的師兄弟姐妹,總之要是了解你這個領域的專家。手打寫了半天啊,覺得有用,給好評啊。
任何時候都可以向國家圖書館核心期刊投稿嗎?怎么投?
服 務 程 序 第一步:發(fā)送稿件接受審稿,提出發(fā)表要求(正規(guī)CN期刊、核心期刊、cssci期刊,或其他特殊要求,單位有特別要求的,應同時粘貼雜志清單) ,論文格式要完整,寫清聯(lián)系方式;第二步:如果論文合格或修改后可以發(fā)表,則通知作者支付服務費用。無論要求是否得到滿足,均能在48小時得到準確答復;第三步:作者按照要求付款;第四步:論文發(fā)表后及時把雜志發(fā)送給作者。 統(tǒng)一投稿郵箱 haofabiao@yahoo.com.cn,fabiao@126.com 上述兩個郵箱請一定同時發(fā)送,中間點逗號或抄送一個即可。咨詢時請一定寫清您的基本要求,不要籠統(tǒng)地提問“發(fā)表一篇文章需要多少費用”之類的問題,因為不同刊物收費千差萬別。請在郵件主題中寫清您的地域、姓名,如“南昌李名”,以便于查找和回復。您的每一個郵件都會得到認真及時的答復,如果48小時沒見答復,可能是郵件沒發(fā)到。請重發(fā)或者打電話。聯(lián)系人 趙奇云老師 http://www.5k8.net/index.htm
投稿的程序是怎樣?
1、選好要投哪個期刊;這一點很重要,一般要請示老板;如果是好文章,就別往爛期刊上投了;否則,選個差不多的,預期投中率最高的吧。2、網上一般都可以查到期刊的地址;或者到圖書館隨便找一本此期刊,在封底或者某一非正文頁上都會有編輯部的地址,抄下來就可以了;如果期刊上有投稿指南,最好看一下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打印自己的文章,一般要兩份,按照地址,寄個掛號就OK了。3、有些期刊是有網上投稿的,你最好看該期刊是否有網址或者E-mail。最后再說一句,如果是科技論文,一般都要有以下幾個部分的:題目、作者(按順序排列)、單位中文摘要,第一作者介紹,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英文作者介紹。4、個人認為信譽好的網站:腳印 論文
如何在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呢?
??直接找雜志社發(fā)表論文:因為在網上找的雜志社本生就有很多是非法刊物;找代理機構發(fā)表論文。只要您發(fā)表論文的時候別太懶,按以上幾點查詢下,就能做到刊物真假萬無一失,刊物核實完成后就得注意投稿的過程,直接找雜志社投稿,速度慢,審稿通過率低,雜志社不允許一稿多投本身就導致權利與義務失衡,這是不爭的事實,而職稱評定又正等著論文。把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交給擅長的人去做,這是最聰明的做法,找論文發(fā)表機構代勞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但如何識別論文發(fā)表機構的誠信是除了識別刊物真假后的第二道坎。對應專業(yè)投稿首先要符合自己文章的專業(yè)性,交叉學科的文章要好好考慮投遞方向,當然盡量是覆蓋范圍大的刊物啦!要是覺得及其的好的文章要投哪些較好的綜合性的刊物上去,最好是Scince 和Nature。水平相當 要發(fā)表首先是寫,自己想寫到什么程度,等寫好了看看自己論文的檔次適合發(fā)表什么樣子的刊物,(關于刊物知名度老板知道,關于刊物的聯(lián)系網絡上有各個學校的圖書館網頁上都應該有)要是發(fā)表的刊物太差,有寫可惜,畢竟有些刊物不是很好,同時就是核心期刊中也有知名和不知名的差別(國際著名刊物,國際一般刊物,國內核心期刊,一般刊物);要是太好,命中率太低,寫了好文章都還是想中好的刊物,當然最好是Scince和Nature。所以要一個很好的定位,當然發(fā)表前要給老板看過,來決定什么檔次的期刊。??
怎么向自然或科學雜志投稿?
《科學》雜志在線投稿地址:http://www.submit2science.org/ 與《科學》聯(lián)系 電話:美國 (1)-202-326-6550; 英國 (44)-1223-326500 傳真:美國 (1)-202-289-7562; 英國 (44)-1223-326501 電子信: 關于編輯方面的一般問題:science_editors@aaas.org 讀者來信:science_letters@aaas.org 返回審稿意見,science_reviews@aaas.org 與《科學》周刊歐洲辦公室聯(lián)系:science@science-int.co.uk 在線投交讀者來信:http://www.letter2science.org/ 《Nature》系列期刊投稿指南 1、《自然》系列期刊對作者的承諾(保證) 《自然》系列期刊的編輯努力為作者提供高效、公正和充滿關切的投稿、同行評議及發(fā)表經歷。作者期望被接受發(fā)表的投稿都是經過同行以最嚴格的專業(yè)標準進行過評審,他們也希望編輯是根據其提供深刻和有益分析的能力來挑選同行評審的專家。編輯在選擇《自然》期刊的內容需要權衡諸多因素,但他們會在盡可能保持最高決策質量的前提下努力減少做出決定的時間。 經過評審后,編輯會努力提高一篇論文的可讀性,因此對讀者來說,通過建議和對文章的編輯,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將這樣的形式呈現(xiàn),即對領域內專家來說它是易讀的,對直接領域外的科學家來說它是可以理解的。通過我們的高級在線出版系統(tǒng),研究工作會以在線開工發(fā)布而不被延誤。在每周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自然》系列期刊為3000多位注冊記者提供新聞,內容涉及到即將出版的所有研究論文。大約80多萬注冊用戶會通過電子郵件收到目錄內容,在期刊的主頁、目錄頁以及“新聞和觀點”欄目中,許多論文都以“亮點方式”突出介紹以方便非專業(yè)讀者閱讀。 在所有的這些工作過程中,《自然》系列期刊的編輯堅守根據相關政策制定的編輯方針、倫理和科學標準,這些政策都刊登在我們期刊的網站上,我們也會周期性地評估這些政策以確保它們能持續(xù)地反映科學界的需求。 2、如何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發(fā)表您的研究工作 《自然》系列期刊是由每周出版的多學科《自然》雜志和8種每月出版的期刊組成?!蹲匀弧冯s志發(fā)表在某一學科內具有高最影響、其它領域的科學家也會感興趣的研究工作;8種學術期刊的名稱是根據其報道領域命名的,它們都發(fā)表在其領域中質量最高、影響力顯著的論文,這8種期刊的名稱分別是:《自然生物技術》、《自然細胞生物學》、《自然遺傳學》、《自然免疫學》、《自然材料學》、《自然醫(yī)學》、《自然方法學》、《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自然》雜志的主頁有它們的直接鏈接)。所有的這些期刊都是國際性的,它們在美國、英國和日本出版和印刷。點擊這里 可獲得更多這些期刊間相互關系的信息。 《自然》雜志和《自然》系列月刊的影響因子位居世界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之列。每種期刊的影響因子都在可以其期刊的主頁上找到。期刊的崇高聲望讓作者受益良多,但也意味著論文發(fā)表的競爭異常激烈,因此有許多投稿未經同行評審就被拒絕。 《自然》系列期刊與絕大多數其它期刊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們均沒有編輯委員會,取而代之的是,論文是否出版是由具備深厚專業(yè)背景的編輯在與科學界作廣泛的商議后決定的。這篇文章只是為您提供這些非凡期刊的常規(guī)編輯過程。雖然所有的期刊都基本相似且有共同的編輯方針(http://npg.nature.com/npg/servlet/Content?data=xml/05_policies.xml&style=xml/05_policies.xsl) ,但所有的作者在投稿前都需要參考所投稿期刊的《讀者指南》 ,以獲得在該期刊準備和發(fā)表論文的至關重要的詳細信息,因為期刊間存在差別。 3、編輯過程 下面的部分概述了期刊的編輯過程,描述了編輯在投稿和發(fā)表過程中是怎樣如何處理稿件的。您可以通過進入在線投稿系統(tǒng)了解這一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并了解您的稿件的狀態(tài)。 4、投稿前詢問 在將論文全文投稿前,研究人員也許可以從編輯處獲得非正式的反饋信息。這種服務的目的是節(jié)省您的時間――如果編輯認為論文不適合發(fā)表,您可以將論文及時投到其它期刊,而不被耽誤。如果您希望使用投稿前詢問服務,請使用您選擇的期刊的在線系統(tǒng)發(fā)送一段話,解釋您的論文的重要性,以及論文的摘要或概述段和相關的引用目錄,以便編輯能夠將投稿與其它相關工作進行對比判斷。編輯也許會很快邀請您遞交完整的論文(這并不意味著發(fā)表的任何承諾),或許告訴您這篇論文不適合在該期刊發(fā)表。如果接到的是否定的回應,請不要回復。如果您確信自己論文的重要性,那就不要在乎編輯的疑惑,您可以通過期刊的在線投稿系統(tǒng)遞交論文的全文。編輯會對您的工作做更詳盡的評估。 5、初次投稿 當您準備投稿時,請根據期刊的要求使用在線投稿系統(tǒng) 。當期刊收到您的投稿時,它會為您提供一個編號并安排一位編輯,這位編輯負責閱讀論文,征詢科學顧問和編輯部同事的非正式建議,并將您的投稿與本領域最近所發(fā)表的其它論文進行比較。如果論文看起來新穎、引人注目,所描述的工作即很直接又有深遠的意義,那么編輯會將論文送出去作同行評審,通常會送給兩個或三個獨立的專家。然而,因為期刊只能在某一領域或次領域發(fā)表極少數的論文,因此許多論文未經同行評審就被拒絕,即使這些論文描述的可能是可靠的科學結果。 6、投稿在《自然》系列期刊間的轉移 在部分情況下,編輯不能發(fā)表您的論文,但他(或她)也許會建議說這篇論文更適合在其它的《自然》系列期刊上發(fā)表。如果您愿意將論文重新投到所建議的期刊,那么您只需要簡單地鏈接到編輯提供的網址,將您的論文和審稿意見轉給新期刊。這一過程全在您的掌握(控制)之中:您可以選擇不使用這種服務,取而代之的是您可以使用期刊常用的在線投稿服務將論文投到其它的《自然》期刊或《自然》出版集團的期刊,而且如果您愿意,您可以選擇在投稿中是否包含審稿人的意見。 7、同行評議 當編輯決定將論文送出去評審時,他會給通訊作者發(fā)一封電子郵件告知這一信息。編輯挑選的審稿人的依據是:獨立性;對論文做出全面、公正的技術方面評價的能力;目前或最近是否評審過相關投稿;以及在規(guī)定的短時間內是否能對投稿做出評審等。您也可為自己的論文推薦審稿人(包括詳細的地址信息),只要他們是獨立的科學家。盡管編輯不一定會采納這些信息,但這些信息常常是有用的。編輯會考慮您的要求排除一定數量的指定姓名科學家作為審稿人。 8、決定和修訂 訂后它又會怎么樣地好。在收到所有審稿人的意見后,編輯會在編輯之間討論這份投稿,然后再給作者寫信。在這封信中,編輯或是拒絕發(fā)表您的論文,或是建議您修改后重投,或者說論文不需要進一步的修改就可發(fā)表。如果編輯建議您修改論文,他或她會提供特別的建議,并在信中陳述這種修改是大改還是小改,以及是否會與審稿人進一步討論您再投的修改稿件。 9、接受以后 您的論文被接受以后,文件編輯(或副編輯)會對這篇論文做出版前的準備,他們會對文章進行推敲、潤色,以便文字和圖具有可讀性,對直接領域外的讀者來說也是清晰明白的,并且讓論文符合期刊的風格。文件編輯將為英語為非母語的作者提供建議,并且在編輯這些論文時特別小心。 10、出版后 所有的論文都會在印刷版本的形式出版,在期刊的網站上以PDF和HTML格式全文刊登。如果編輯和審稿人認為補充信息對于論文的結論至關重要(比如大的數據表格或有關一種方法的詳細信息),而且許多專家對此的興趣甚于論文的其它部分,那么補充信息將隨同論文一同在電子網絡版發(fā)表。許多鏈接和導航服務會提供給《自然》系列期刊以在線形(HTML)出版的所有論文。 我們的新聞發(fā)布服務將包括所有論文和通訊作者的詳細聯(lián)系方式,這意味著您的工作會引起世界上所有主流媒體機構的關注,他們也許會選擇在報紙或其它媒體中對您的工作進行特別報道。部分論文會在《自然》雜志、《自然》出版集團的出版物和專門的網站上被突出介紹或概述。 《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期刊不要求作者的版權,但是會要求您簽署一份獨家的出版許可文件。這允許您可以在您自己或研究所的網站上以PDF格式刊登您的論文。 11、對決定的不同意見 如果一位期刊的編輯不能發(fā)表一篇論文,也不建議再投稿,那么我們強烈建議您將論文發(fā)表在別的期刊上。然而,如果您確信編輯或審稿人嚴重曲解您的論文,那么您可以給編輯寫信,解釋您認為該決定不正確的科學理由。請記住編輯會優(yōu)先處理最新的投稿和被邀請重投的稿件,因此會需要數周時間才能得到有關不同意見的回信。在這一期間,您絕對不能將您的論文投到別處。為了您的研究論文能夠不被耽誤地發(fā)表,我們因此建議如果您的論文被拒絕了您就將論文投交到別處,而不要將時間花在與編輯進一步的交流上。 (信息來源:www.nature.com/nature,圖書館葉愛菊老師收集整理,相關信息咨詢電話:86914532) 自然雜志 分為中國的自然雜志和英國的nature 分述如下: 《自然雜志》是一本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學術性和知識性、動態(tài)性相結合的綜合刊物 , 是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機構審定的自然科學總論類國家中文核心期刊 , 也是我國多種檢索和光盤版的全文收錄源刊物。 《自然雜志》的辦刊宗旨是:介紹自然科學領域各學科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最新成就和發(fā)展 , 傳播自然科學知識,支持有創(chuàng)見的新思想與新學說,開展學術交流與爭鳴,以幫助讀者拓寬知識面,提高科學素養(yǎng)。 根據本刊顧問錢偉長院士的建議 , 把刊物辦成“溝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的橋梁”,要求來稿既要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又要有較強的可讀性,做到深入淺出,盡量避免非必要的專業(yè)術語,少用數學式和化學結構式,以便使其他專業(yè)的讀者也能理解,并引起他們的興趣。 本刊設有:特約專稿、科學時評、專題綜述、科技進展、科學人物、科學技術史、探索與假說等欄目。 《自然雜志》的讀者對象是 : 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中學教師及自然科學愛好者。 英國Nature,英國著名雜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chuàng)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響因子26(04年數據)。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fā)現(xiàn)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禢ature》網站涵蓋的內容相當豐富,不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雜志的全部內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團(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種研究月刊,6種評論雜志,2種工具書。 期刊列表: 研究月刊: 《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 《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 《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 《自然醫(yī)學》(Nature Medicine) 《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自然結構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評論周刊: 《癌癥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1) 《藥物發(fā)現(xiàn)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02) 《遺傳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Genetics 《免疫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1) 《分子和細胞生物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神經系統(tǒng)科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雜志是由著名科學家拖馬斯·愛迪生于1880年創(chuàng)辦的,是迄今世界上發(fā)行量最多的綜合性科學周刊.它從前一直由美國科學促進會負責管理,后來為了保證刊物的獨立發(fā)展又獨立出來.促進會對雜志社進行宏觀監(jiān)控,該刊主要報導科學新聞、研究成果和科研發(fā)展趨勢,其辦刊宗旨是讓科學家掌握科學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緊跟科技發(fā)展趨勢. 科學雜志 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科學》是發(fā)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 該雜志于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chuàng)辦,于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為周刊,全球發(fā)行量超過150萬份。 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fā)表的相關費用。但《科學》雜志發(fā)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志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 《科學》雜志屬于綜合性科學雜志,它的科學新聞報道、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該雜志也適合一般讀者閱讀?!鞍l(fā)展科學,服務社會”是AAAS也是《科學》雜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學》雜志的主要對手為英國倫敦的《自然》雜志,該雜志創(chuàng)辦于1869年,曾發(fā)表了大量的達爾文、赫胥黎等大師的文章。21世紀的 前4年中,二者為率先發(fā)表人類基因排列的圖譜而激烈競爭。 《科學》雜志的主編唐納德·科尼迪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為斯坦福大學第八任校長,著名的環(huán)境科學教授
天津工業(yè)大學圖書館的館藏資源
館舍條件的改善使各部門、各書庫有了比較合理的文獻布局。據介紹,該圖書館建筑面積約5.3萬平方米,藏紙質圖書213萬冊,中外文期刊2000余種,報刊70余種電子圖書典藏量12028GB,閱覽席位3500余個,電子閱覽席位500余個,配備了國內領先的圖書館借閱還系統(tǒng)以及電子讀報系統(tǒng)。 并先后引進了IEL、Elesevier、 《 CA 》(化學文摘)、《 EI 》(工程索引)、《 ISTP 》(科技會議錄索 引)、《 TTD 》(紡織技術文摘)等光盤與網絡數據庫,并組織力量制作 《天津工業(yè)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庫》、《紡織特色外文文獻全文數據 庫》、《 EI (工程索引)、 SCI (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入選期刊投稿指南》 等自建數據庫。初步形成了以紡織為特色的館藏體系,形成研究級藏書水平。圖書館期刊室內閱覽,對常用圖書實行借閱一體化,新老校區(qū)通借通還,圖書管理采用美國 SIRSI 公司的 UNICORN 集成管理系統(tǒng),全面實現(xiàn)了圖書館業(yè)務的計算機管理網絡化。 21世紀是向信息邁進的時代,天津工業(yè)大學圖書館將向著多功能的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具有現(xiàn)代化水平的圖書館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