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東鄰鶴慶,南接洱源,西與蘭坪、云龍接壤,北和麗江毗連,總面積2250平方千米。劍川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只要山脈有老君山、金華山、鹽路山等,山區(qū)面積87、87℅;水系屬瀾滄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金龍河、海尾河、白石江等。縣內著名的壩子有金華、沙溪、馬登、上蘭壩;高原明珠劍湖鑲嵌在金華壩。縣內地貌類型復雜,海拔高低懸殊2300米。氣候屬南溫帶季風型,干濕分明,雨熱同季的特點比較明顯。年平均氣溫12.30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地方。
文化被認為是旅游業(yè)的靈魂,它不僅是一種潛在的旅游產品,還是旅游形象的內核,也是旅游活動生機勃勃的精髓。秦漢時期,劍川就開辟了“茶馬古道”,很早以前就與中原及東南亞各國進行交流。劍川自古就是滇西北交通要衢,北經麗江、中甸,可達四川、西藏;南由大理可至南亞、東南亞,是印度、緬甸等各國與我國漢文化、藏文化,西北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交匯點,也是滇西北各民族文化的交匯點。數(shù)千年的歷史交匯讓劍川在劍川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劍川形成了眾多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文化優(yōu)勢。
人文自然景觀:劍川湖光山色風姿絢麗,石寶山是級風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存有大量南詔、大理國時期的石刻藝術珍品。石寶山雕塑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線條細膩、造型優(yōu)美,其中佛像藝術造詣最高,南詔王雕像更是生動地展示了南詔時期宮廷生活場景,是游人了解南詔歷史的主要實物資料。高原明珠劍湖鑲嵌在美麗的松花壩;海門口銅石并用文化遺址價值獨特,沙溪鎮(zhèn)寺登街區(qū)域被列為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寶相寺、景風公園等元明清古建筑引人入勝,滿賢林世界雙絕工程千獅山和獅王已成為旅游新熱。多姿多彩的人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足以讓旅游者應接不暇。
文化積淀深厚,文化資源較為豐富集中。木雕工藝巧奪天工,遠銷海外,文化部命名劍川為“中國木雕藝術之鄉(xiāng)”;被譽為“白族歌城”的石寶山歌會是白族風情的集中展現(xiàn),萬人對唱的“白曲”已成為國際歌團;民族文化內涵豐富,白族服飾、白族民居特色濃郁,“本主”崇拜引人注目,“阿吒力”樂舞令人陶醉,古老的東山打歌、本子曲、木匠故事等民間藝術燦如繁星,劍川被譽為“文獻名邦”和“白族文化聚寶盆”。
豐富獨特的飲食文化:劍川由于地形復雜,海拔高低懸殊相差極大,所以由此帶來了豐富獨特的物產,造成了誘人的飲食文化。劍川境內僅珍稀野生菌就有20多種,包括松茸、牛肝菌等,野生菌不論烹、煮、炒、炸均是美味可口,受人歡迎。羊乳餅味道鮮美,富含維生素。地參形似蟲草,甘甜香脆,堪稱山珍。劍川蕓豆,品種純正,獲“aa級綠色食品”證書。石花菜、龍須菜、白杜鵑花用不同的做工,可品嘗出不同的風味?!鞍舜笸搿比澦卮钆?,烹調有序,味美可口。得姆勒資湯,湯味獨特,極宜入口。不同的民族對不同飲食材料有不同的做工,所以獨特美味的飲食在劍川旅游中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
當今,由于城市規(guī)模日益擴大,高樓林立,隨之而來的是人口聚集、環(huán)境惡化。同時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居民的步伐越來越快,精神日益處于高度緊張集中,“城市病”充塞人們的耳鼓。很多城市居民為了逃避城市生活每天緊張的節(jié)奏,暫時疏松以下喧鬧的環(huán)境所帶來的壓力,迫切的追求回歸自然,靜謐優(yōu)美的旅游景區(qū)就成了他們向往的勝地。因此,富含優(yōu)美環(huán)境與絢爛多姿民族風情文化的劍川毫無疑問的就成了旅游者夢中的追求勝地。
首先,宏揚民族歷史文化。劍川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杰地靈,素有“白族之鄉(xiāng)”、文獻名邦“的美譽,是電影《五朵金花》中阿鵬的故鄉(xiāng)。古老的《山海經》即對劍湖有過描述;明代楊升庵、李元陽、徐霞客對劍川景物風土人情有過贊美和考察;意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曾履跡于劍川。其
空間總體布局:劍川旅游區(qū)規(guī)劃設計應遵循人文自然、民族文化、飲食文化三大設計理念,采用步步推進的總體構思,分成三個層次布局:①人文自然層,以石寶山石窟為核心部分,以海門口銅石并用文化遺址—寺登街“茶馬文化”—景風閣、滿賢林、寶鄉(xiāng)寺為主軸線,融人文自然為一體,此層構成人文自然層。②民族風情層:此層在人文自然層之外,以白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為主體,讓旅游者感受獨具民族特色的口承文化、民歌文化、古樂文化、民間樂器文化、民間舞蹈文化、民間曲藝文化及戲曲文化、民間工藝美術文化、節(jié)日文化,此層加深旅游者對民族文化的領略,讓其融入少數(shù)民族文化,輕松自如的游賞;同時促進白族文化的傳播與工藝品的銷售。③飲食文化層:與以上兩層相銜接,在連續(xù)旅游觀光之后,選擇具有獨特民族風情的賓館或飯店,在幽雅的葫蘆絲聲中去品味誘人的美食,既可讓一天的疲憊盡情的放松,又品嘗了甘甜可口的美食,可謂一舉兩得。
總體景觀設計:劍川旅游區(qū)是印度、緬甸等各國與我國漢文化、藏文化,西北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交匯點,也是滇西北各民族文化的交匯點。無獨有偶,劍川寺登街又形成了一種既連接高原又相通平原的獨特的過度帶文化,即引人向往的“茶馬文化”。所以整體設計既應體現(xiàn)漢文化,又要展限民族文化和茶馬文化。風景區(qū)設計應以雅致、樸實無華、獨特為手法,體現(xiàn)民族文化、東南亞文化與漢文化相交融的特點。風景區(qū)自然景觀以原生態(tài)的原則進行設計,突出自然、人文、生態(tài)保護的原則,既要彰顯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要展示民族文化的絢麗多彩,堅決避免純商業(yè)化的旅游傾銷。
根據(jù)劍川風景區(qū)的設計來看,可以開發(fā)旅游觀光產品、民族風情產品、特色飲食工藝文化產品等三大類旅游產品。①旅游觀光產品,隨著城市居民追求回歸自然,尋找獨具特色的旅游勝地,劍川擁有極大的旅游發(fā)展?jié)摿?。劍川應大力開發(fā)人文、自然、歷史等項目,滿足市場的需求。②民族風情文化產品:“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各少數(shù)民族各具有其瑰麗奇特的歷史文化風情,其優(yōu)美的舞蹈、絢爛的服飾、經典的傳說都會讓旅游者沉醉。③飲食文化產品:習慣了每天與快餐打交道的城市居民,心中也許已對快餐深惡痛絕,所以劍川應著力宣傳其風味獨特的民族飲食文化,用美味可口的飲食、別具一格的烹調手法去吸引旅游者的胃口。民族傳統(tǒng)工藝品具有古樸大方、千姿百態(tài)的風采,長期以來為旅游者所喜愛。因此劍川更應大力利用這一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滿足旅游者的需求。
本文來源網(wǎng)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www.brjzjx.com)整理發(fā)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