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五月日韩av永久免费,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老色鬼欧美精品

職稱論文咨詢網(wǎng),專業(yè)提供留學生論文、職稱發(fā)表論文等各類論文學術咨詢服務的論文網(wǎng)站。

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百科

『基礎教育』關于家校聯(lián)動對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實驗研究

來源:職稱論文咨詢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2-07-10 03:11:53

  論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心理學界和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本研究以小學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實證研究方式證明了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聯(lián)動方式是現(xiàn)實可行的,在降低學生的焦慮水平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其效果比僅有學校或家庭單一干預因素要好。另外本研究也說明整體干預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特別是素質教育實施以來,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實驗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綜觀這些研究,存在以下問題:(1)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多,描述性研究和影響因素研究多,實證研究少;選擇性干預研究多,整體干預研究少;(2)選擇青春期的中學生作為發(fā)展性干預對象的多,選擇小學生的少,教師和家長的干預研究還是空白;(3)研究模式基本上是學校干預或家庭影響因素調查分析,二者結合的干預性實證研究幾乎沒有。現(xiàn)有的調查研究已經(jīng)能夠說明,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小學生主要在學校和家庭范圍內(nèi)活動,其身心發(fā)展受學校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比較大。在學校和家庭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本研究嘗試從整體和發(fā)展的角度,采用實證研究的手段,對學校能夠影響到的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進行干預性研究,以探討家校協(xié)作在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

  1.家校聯(lián)動:是指學校心理教育活動和與學校心理教育活動相一致的、學校能夠影響到的家長系列活動的結合。學校心理教育活動專指學校開展的心理活動訓練課;家長系列活動包括家長講座、家長參與學生活動、家長報、家長沙龍、評選好家長等。

  2.心理健康水平:指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認識和個性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健康狀況,是通過相關心理量表測量到的學生心理狀態(tài)。

  本實驗采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量表作為實驗前后的測量工具。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entalhealttest),簡稱mht,由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周步成主修,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mht量表由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陳傾向和沖動傾向八個分量表和一個測謊量表構成,共100道題目,八個分量表的得分相加構成總分,即總體焦慮水平。

  (3)控制變量:學生活動和家長活動次數(shù)、內(nèi)容,教師教學活動,學生自身成長發(fā)展;家庭差異和學校難以影響的家長活動等,可以通過實驗設計進行平衡。

  (1)前測與分組。采用2x2完全隨機設計方式進行實驗分組,隨機選取×x小學四年級的班級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采用mht進行前測,選取心理健康水平在同一個層次的班級參與實驗。

  (2)進行實驗。分為兩個學期,每周進行一次心理健康活動課;每學期兩次家長講座,兩次家長參與學生活動,每月一次家長沙龍,每月一份家長報,期末評選好家長。

  (一)實驗后各組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變化對參加實驗的四個小組mht前測數(shù)據(jù)所進行的組間方差分析(f檢驗)表明,在總量表和所有分量表上都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參與實驗的四個小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jīng)]有顯著差異;經(jīng)過一年時間的實驗后,對四個小組的mht后測數(shù)據(jù)采用同樣方法分析發(fā)現(xiàn),四個小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發(fā)生了變化(見表2)。

  注:f指方差分析結果,p指顯著性水平,*表示在0.05顯著性水平上存在差異,**表示在0.01顯著性水平上存在差異,***表示在0.001顯著性水平上存在差異,以下同。

  從表2可以看出,實驗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基本處于同一水平上;而實驗后在對人焦慮和過敏傾向方面出現(xiàn)了顯著性差異,在總體焦慮和恐怖傾向方面出現(xiàn)了非常顯著的差異,在學習焦慮方面出現(xiàn)了極其顯著的差異,說明實驗結束后各小組之間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表2的數(shù)據(jù)說明根據(jù)設計進行了實驗后,各組之間的總體焦慮狀況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但這些變化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實驗處理上及各處理方式之問是否有差異,需要進一步進行分析。

  從總體焦慮(見表3)情況看,實驗組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實驗后的得分低于實驗前的得分,二者差別極其顯著(p<0.001);對照組2實驗后的得分同樣低于實驗前,二者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1實驗后的得分也低于實驗前,但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對照組3則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保持原來水平。

  從各處理組前后差別之問的方差分析(見續(xù)表3)可以看出,各實驗處理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進一步驗后比較發(fā)現(xiàn),實驗組和對照組1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和對照組3之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其他相互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實驗后各分量表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式與表3同。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實驗組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過敏傾向和恐怖傾向方面,實驗前后發(fā)生了極其顯著的變化(p<0.001);各處理方式前后差別的方差分析顯示,學習焦慮(f=3.057,p<o.05)和恐怖傾向(f=6.317,p<0.001)出現(xiàn)了顯著性差異,對人焦慮(f=1.696,p=0.17)和過敏傾向(f=2.386,p=o.071)有所變化但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其他分量表實驗前后差別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家學者,一致同意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認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有優(yōu)缺點,只有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才更有可能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家庭干預和學校干預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較好的效果。從數(shù)據(jù)比較看出,聯(lián)合干預的實驗組變化最為明顯。在總量表上,實驗組實驗前后的差異極其顯著,實驗后明顯好于實驗前,在各分量表如學習焦慮、對人焦慮、過敏傾向和恐傾向方面,也都出現(xiàn)了顯著的差異,實驗后也都好于實驗前。

  在對各實驗處理方式前后差別的方差分析中也能夠看出:在總體焦慮方面,實驗組和對照組1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和對照組3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進行家校聯(lián)動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比僅有家庭影響或沒有任何因素影響方式更能降低學生的總體焦慮水平。

  在家庭因素方面,研究者認為,家庭結構、家庭氛圍、家長教育方式與態(tài)度、家長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對子女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重要影響。較之正常兒童,有行為問題的兒童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心理氣氛)以矛盾性高,親密度、知識性、娛樂性和組織性低為顯著特征,內(nèi)向行為問題兒童的家庭表現(xiàn)出較高的控制。在學校因素方面,多停留在專家呼吁、理論探討、對分析和方法指導(如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學科滲透、個別輔導、團體輔導等)等方面,而具體指明效果的研究很少,或者這些效果只是定性的現(xiàn)象描述。

  此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也表明單一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有影響。從表3數(shù)據(jù)分析隋況看,試驗后對照組l和對照組2總體焦慮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只不過效果沒有聯(lián)合干預明顯。

  在無干預即自然成長情況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否變化和怎樣變化?對此問題的研究很少或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現(xiàn)有的橫向調查不能說明這一點。發(fā)展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心理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心理問題也是不斷變化的。大部分心理問題會自行緩解甚至自行矯正,有的一般心理問題也會累積、遷延、演變而發(fā)展成其他更為嚴重的心理異常。

  從對照組3在實驗前后的數(shù)據(jù)變化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無干預情況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變動的,但總體狀況變化不大。

  本研究以整體干預的方式,從學校心理教育活動和與學校心理教育活動相一致的、學校能夠影響到的家長系列活動兩個方面出發(fā),來嘗試探討發(fā)展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效果。雖然影響因素繁多、變量難以完全控制和研究水平不高,但研究過程和結果還是能夠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示:第一,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家校聯(lián)動。實驗結果表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必須從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著手,同步的干預方式比單一的干預方式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必須做到學校和家庭聯(lián)合進行,內(nèi)容協(xié)調,步調一致。第二,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發(fā)展性整體干預是可行的。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現(xiàn)在學校活動最容易組織、最可行的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整體性的干預在現(xiàn)行條件下是有效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特別在學習焦慮、人際交往和自我認識方面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在整體干預外還要考慮進行個別指導。從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看出,進行整體干預對提高學生在學習、交往和自我認識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較大的作用,但對與學生個性有關的方面如孤獨傾向、自責傾向和沖動傾向等,家?;拥恼w干預并沒有取得較大的效果。這表明對于學生內(nèi)心深層次的問題,還應該通過個別指導來進一步干預。

  本文來源網(wǎng)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www.brjzjx.com)整理發(fā)布,本站轉載的內(nèi)容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學術咨詢服務
?
崇义县| 锦州市| 清涧县| 湘乡市| 凤阳县| 山西省| 贺州市| 肇州县| 瑞金市| 凤山县| 新昌县| 信阳市| 淮阳县| 肇源县| 军事| 芜湖县| 新干县| 依安县| 铁岭市| 郑州市| 吉林省| 呼玛县| 搜索| 互助| 宁强县| 景宁| 府谷县| 嵊泗县| 鹿泉市| 镇沅| 香格里拉县| 贵德县| 云龙县| 青州市| 突泉县| 瑞丽市| 阳曲县| 新密市| 甘谷县| 丹江口市| 梅河口市|